赢在中国

这个世界需要理想主义者

卫战胜 发表于 2007/10/15 18:55 901次点击 | 收藏
  过去,作为IT评论家,方兴东“骂”过许多人;现在,作为博客网的总裁,方兴东正在挨许多人的“骂”,因为博客网并没有取得预料中的成功。   方兴东曾被认为是博客乃至Web2.0在中国的旗手。但现在,笼罩在他头上的光环正在黯淡——博客网已经被新浪博客等后来者超越,他的个人能力也开始被广泛质疑。   其实,被质疑的只是他的管理能力。   任何接触到方兴东的人都能感觉到,这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。正是这种感性,使得他的文字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,从而使他成为了一位极为成功的IT评论家。但对一位创业者和管理者而言,这种感性显然没有任何帮助,博客网所遇到的挫折也似乎映证了这一点。   不过,方兴东并不想改变自己,他说:“这个世界总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者。”   偶遇IT评论   1996年的一天,一位大学时的同学找到了正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兴东。这位负责Dell公司市场公关活动的同学正需要一些IT方面的文章,“反正你很喜欢写东西,就发挥特长吧,还能挣点稿费。”   方兴东确实喜欢写点东西,在母校西安交大的时候,曾是校园文学社的社长,用方兴东自己的话说,就是一个“不务正业的文学青年”。不过,当时的方兴东对IT可以说是一窍不通。   但这对方兴东来说并不是问题,工科背景出身的他自认为不难理解IT。而且,他的英语很好,更能及时掌握全球最新的IT动态。另外,他的知识面也很广,这应主要归功于他大学时的大量阅读。据他自己说,他能记得西安交大图书馆里每本书的位置。总之,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同学的请求。   在接下来的暑假里,方兴东收集了大量的《计算机世界》、《中国计算机报》等专业报刊,并用自己的方式“通读”了一遍,初步了解了IT产业的历史和市场格局。  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,在一些IT专业媒体上就开始出现了整版的出自方兴东的文章。有一段时间,他曾是《信息产业报》等6家媒体的专栏作家,每星期撰写上万字的稿件。   在这一过程中,方兴东发现自己开始对IT着迷了,他说:“这是一个很好玩的产业。”   方兴东此时还不知道,他一脚踏进的,不仅仅是一个很“好玩”的产业,还是一个即将演绎波澜壮阔历史的传奇产业。这一点,他很久之后才意识到。   “1996年的时候,中国IT产业刚好处于爆发前的临界点。”这主要表现在以联想、方正为代表的国内IT企业开始崛起,而微软、IBM也开始发力角逐中国市场,“这是典型的春秋战国时代。”另外,中国互联网也紧跟全球市场的步伐,在这一时期开始启动。   在这样的背景下,方兴东在IT评论领域里迅速取得成功,同胡泳、刘韧等一起成为中国主流的IT评论家,为中国IT和互联网产业在启蒙阶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方兴东说:“直到现在,仍然没有人超越我们。”   当时,方兴东和胡泳、刘韧等八位伙伴一起组成了数字论坛。在这些成员中,方兴东学的是工科,刘韧学中文、胡泳学管理,其他人的学历背景也各不相同,但有一点是一致的,那就是价值观。“我们都希望我们的评论是站在公共利益、产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立场,而不是出于企业或个人利益。”   方兴东发现,“当时的舆论主要为商业利益所主导,”为此,他和同伴们在1999年打算成立直接由政府资助的“数字研究院”,做一些保护中国IT产业整体利益的研究工作。但遗憾的是,“数字研究院”运作了半年,却“没能拉来一分钱”,最后无果而终。   “数字研究院”失败后,方兴东退而求其次,和王俊秀一起,自己出资创建了互联网实验室,为国内IT企业提供咨询服务,并做一些研究工作。互联网实验室的规模并不大,但方兴东对这种“小而美”很满意:“我们做互联网实验室不是出于商业目的,而是为了推进IT产业共享和开放。”   在这一时期里,方兴东撰写了大量的IT评论,奠定了他“中国独立IT评论家第一人”的地位。对他而言,这些IT评论文章不仅为他带来了江湖名声和可观的稿费,还给他带来了快乐,“这种快乐可以使人忘掉自己。”有一段时间,他“每天都在兴奋中度过”。这种兴奋,直到他接触到博客,才再一次体会到。   怒建博客中国   在体会到了IT产业的快乐之后,方兴东再也无心去攻读枯燥乏味的高电压博士课程,他提出了退学。他的博士导师对他的决定很惋惜:“别人叫你方博都叫了这么多年,现在退学不是前功尽弃么?”最后,导师给他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——转学。于是,方兴东被转到了清华管理学院,去攻读和IT相关的电子商务专业。   2002年,方兴东的博士毕业论文又让人大吃一惊,因为这篇论文的主题是和电子商务看起来关系不大的博客。   其实,那时候方兴东才刚刚接触到博客。   自1999年以后,反垄断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而从2002年起,微软开始加大在中国打击盗版的力度,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。面对此情景,方兴东写了《向微软投降》和《微软为什么》两篇文章,声讨微软,指责其知识霸权伤害了中国的民族软件产业。   这是两篇注定会引起轰动的文章。方兴东将它们发给新浪等几家长期联系的门户网站,这些网站几乎全都将其作为头条发布。但一个小时以后,这两篇文章却在这些网站上相继“消失”了。   方兴东大惑不解,经调查才知道,原来是微软公关部门向这些网站施加了压力,迫使这些网站撤下了这两篇文章。   方兴东当然非常愤怒,他打电话质问新浪负责内容的陈彤:“我给了你们那么多文章,从来都没有要过一分钱,你们怎么可以这样!”   其实,方兴东和陈彤一直都是好朋友。直到博客网和新浪网直面竞争的今天,两人还保持着密切的私人联系。而在当时,陈彤还为方兴东写这些文章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”。但是,面对方兴东的责问,陈彤毫无办法。事实上,新浪也没有办法,当时所有的门户网站都没有办法。   2002年,正是互联网寒冬最寒冷的时刻,新浪的股价跌倒了一块钱,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。第一次意识到需要赚钱来盈利的门户网站们,谁也不敢得罪微软这样的大广告客户,只能牺牲处于弱势的方兴东。   这一封杀事件给方兴东的打击无疑很大,他第一次想到:也许,我该自己办个网站。   随后不久,方兴东在杭州参加一个会议的时候,遇到了另外一位研究新媒体的评论家孙坚华。方兴东告诉了对方自己的想法,表示想做一个个人网站,这个网站上不仅放自己写的文章,还要把自己身边搞评论的朋友都汇聚起来。   孙坚华告诉方兴东,国外有这样的专门网站,叫Blogger(当时还没有出现博客这一中文名称),还给方兴东演示了自己在这些网站上建的博客。   回到北京以后,方兴东将网上所有关于博客的中、英文资料都收集起来,仔细研究了一遍。虽然当时关于博客的资料并不多,但方兴东从这些有限的资料中,能感觉到一股新的互联网浪潮汹涌而来。   当天夜里,方兴东辗转反侧,一夜难眠。他认识到:用户终将会成为互联网的主导者,博客产业即将兴起。   于是,方兴东选择了把博客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,并在同年8月创建了博客网的前身博客中国,并发布了《中国博客宣言》。   在《中国博客宣言》的最后,方兴东高呼:“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,博客关怀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。”   博客网的商业化陷阱   早期的博客中国看起来还只是一个个人网站。它的服务器和带宽都由有条件的朋友赞助,连编程都由朋友帮忙。博客中国除了方兴东自己外,只有一个负责日常事务的助理。   博客中国最初的约200用户是方兴东自己“一个一个打电话拉来的”。不过,渐渐地,这些用户开始活跃起来,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加入。到2003年的时候,博客中国上“已经有了几千名活跃的主流IT人士。”对此,方兴东非常得意,他说:“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汇集这么多有观点、有思想的人。”   随着博客在中国的普及,博客中国的用户也逐渐从高端向大众网民延伸,随之而来的是用户数量的大幅增加。尤其是在木子美的“遗情书”横空出世以后,访问量更是突飞猛进,网站的服务器动辄瘫痪。   到了2004年的时候,网站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让人难以忍受了。不仅原有的两台服务器不堪重负,带宽严重不足,网站程序也不稳定。总之,博客中国按照当时的运作方式已经难以维持下去了,商业化成了不可避免的选择。   2004年8月,博客中国获得了一笔5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,并宣布更名为博客网,标志着博客网的商业化运营历程正式开始。一年后,博客网再获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。   随着博客网商业化运营的开始,方兴东的角色也由IT评论家转变为创业者。不过,方兴东在一些事情上仍然继续着他激情四射的做事方式,比如他一觉醒来,觉得刚刚进行了改版的主页仍不令人满意,便下令继续改。对于这种做法,他自己习以为常,但别人却觉得匪夷所思。   博客网商业化运营的一个重要目的,就是要解决网站所遇到的技术问题。但显然,方兴东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一点:博客网的系统仍然不稳定,用户的体验仍没得到大幅改善。“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,是我没能为网站找到一位合适的CTO。”方兴东说。   “这么大的网站需要一名经验非常丰富,能力非常强的CTO,能从整体上把握技术平台的架构”。方兴东请来了不少技术人才,但没有一个有操控过博客网这样大型平台的经验。直到今天,博客网的技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。   其实,在业界看来,博客网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,而是过快的扩展速度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,博客网的规模急剧膨胀,从最开始的几个人迅速增加到几百人。博客网规模的迅速扩大,暴露出管理的不足:部门宠杂、效率低下、派系之争时有发生。后台的问题最终反映到前台,博客网的用户开始流失。   与此同时,新浪、搜狐等门户网站认识到了博客的价值,迅速推出了各自的博客频道,开始追赶博客网。   此时的博客网却正在消化急剧扩张带来的恶果,无暇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。最终,博客网不得不进行了大规模裁员,宣告这一轮扩张的失败。这一失败的直接后果,就是博客网被几个竟争对手全面超越。   “我一时头脑发热。”方兴东反复表示,正是自己的失误导致博客网走了一年多时间的弯路。   失误是要付出代价的,这种代价不仅博客网付出了,方兴东也有付出。2005年6月,方兴东被投资方免去博客网总裁一职,只担任董事长,不再负责博客网的具体工作。“公司业绩不好,CEO就得负责任。”方兴东对投资方的决定毫无怨言。   不过,方兴东的离开并没有使博客网获得新生,反而使情况更加恶化。2006年11月,董事会邀请方兴东再次出山。对此,方兴东没有任何犹豫:“博客网是我一手创办的,它遇到困难,我回来解决,是天经地义的。”而且,“只有创始人才最了解这家公司。”   重新上任近一年来,方兴东吸取此前的教训,精简了一些项目,重塑了整个团队的信心,他说:“我已经带领博客网走出了低谷。”   对于博客网的未来,方兴东仍然充满信心,认为一定可以把专业博客网站做成一个大的商业模式。“不管别人怎么质疑,我始终坚定不移,因为我知道博客的力量。”■
回复 发表回复
登录以后才可以评论,请点击这里登录; 还不是价值中国用户?请点击这里注册
赞助商广告